冷噴涂Ti/WC復合涂層的組織與耐磨性研究前言 鈦及其合金作為一種重要的輕金屬材料,具有高比強度、良好的耐腐蝕性及綜合力學性能,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、海洋工程、油氣開采和醫(yī)療器械等領域。然而,其低應變硬化能力與低塑性剪切抗力導致較差的摩擦性能,限制了其應用。為了改善這一問題,研究者們提出了多種表面改性技術,包括離子注入、氣相沉積、微弧氧化、熱噴涂和激光加工等。其中,金屬基復合材料(MMC)由于其獨特的硬度與韌性組合,在侵蝕性磨損環(huán)境中表現(xiàn)出色,成為鈦材耐磨防護的研究熱點。 冷噴涂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表面處理技術,通過氣體膨脹加速顆粒,使其在完全固態(tài)下碰撞并沉積在基體上,避免了高溫過程帶來的不利相變與氧化問題。近年來,冷噴涂技術在高耐磨MMC材料制備上的研究與應用日益增加,尤其是在使用陶瓷顆粒(如WC)作為增強相方面展現(xiàn)出顯著優(yōu)勢。WC作為一種高硬度、高承載、高耐磨的陶瓷材料,通過冷噴涂技術可以充分發(fā)揮其獨特優(yōu)勢。 本研究采用高壓冷噴涂技術在Ti6Al4V合金基體上沉積了兩種不同成分的Ti/WC復合涂層。通過室溫下的干滑動摩擦磨損試驗,評估了基體與復合涂層的摩擦性能,并使用掃描電鏡及拉曼光譜對磨損表面進行了詳細觀察與表征。 試驗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選用平均粒徑分別為33μm和40μm的多邊形純Ti和球形WC粉末為原料,按照WC陶瓷體積分數(shù)分別為50%和80%的配比進行機械混合。采用高壓冷噴涂系統(tǒng),在Ti6Al4V合金基體上噴涂制備Ti/WC復合涂層。 磨損體積由光學顯微鏡測量,并根據(jù)公式計算磨損率。 Ti/WC復合涂層 顯微組織及顯微硬度 冷噴涂Ti/WC復合涂層的截面微觀組織如圖2所示,展示了涂層內的陶瓷含量與孔隙率的統(tǒng)計結果(表2)。在涂層和基體的界面上幾乎沒有觀察到明顯的大變形或裂紋,這主要得益于Ti顆粒在噴涂過程中吸收動能后產生的局部變形,與基體實現(xiàn)了良好的結合。 圖2中,白色區(qū)域代表WC陶瓷,灰色區(qū)域為金屬Ti,黑色區(qū)域為孔隙。在Ti-12.2%WC涂層中(圖2a和2c),大多數(shù)陶瓷顆粒保留了原始的球形形貌。而在Ti-24.5%WC涂層中(圖2b和2d),破碎的WC顆粒占大多數(shù),這是由于高WC配比的粉末在噴涂沉積過程中,高速飛行的陶瓷顆粒碰撞破碎的概率與程度增加。此外,破碎陶瓷顆粒內部的孔隙明顯增多,導致Ti-24.5%WC涂層具有更高的孔隙率。 表2統(tǒng)計了涂層的陶瓷含量、孔隙率和顯微硬度。隨著陶瓷含量的增加,涂層的顯微硬度也顯著增加。一方面,WC顆粒的增多為Ti顆粒引入了更大的塑性變形,帶來更強的夯實與加工硬化作用;另一方面,WC陶瓷顆粒在涂層內的彌散分布產生了顯著的強化作用。 圖3為Ti/WC復合涂層的XRD圖譜,由于冷噴涂的加工溫度較低,圖譜中未觀察到明顯的氧化物峰。 滑動摩擦磨損性能 干滑動摩擦磨損試驗結果如圖4所示。圖4a的摩擦系數(shù)(COF)曲線顯示,在摩擦起始階段,基體與涂層的COF曲線均急劇上升,這是由于磨合初期接觸面積較小,材料發(fā)生劇烈變形所致。 圖4b展示了基體與涂層的磨損率及平均COF。Ti-12.2%WC涂層與Ti-24.5%WC涂層的磨損率比基體低了一個數(shù)量級,并呈現(xiàn)出隨著陶瓷含量增加而降低的趨勢。這表明陶瓷顆粒對磨損行為產生了顯著影響。同時,復合涂層的平均COF高于基體,表明在滑動摩擦過程中,涂層對接觸滑動表現(xiàn)出更高的阻力,具有更高的塑性變形抗力。 圖5展示了基體與涂層磨損軌跡上表面的宏觀形貌。Ti6Al4V基體磨損軌跡上觀察到大量溝槽及溝槽邊緣的擠壓凸起,表現(xiàn)為典型的磨粒磨損與粘著磨損。而冷噴涂復合涂層表面的磨損凹坑尺寸較小,且表現(xiàn)出更低的塑性形變,表明涂層具有更高的耐磨性。 圖6和圖7進一步展示了冷噴涂Ti/WC復合涂層磨損軌跡表面的微觀形貌、EDS面掃描圖譜及表面覆蓋摩擦膜的拉曼光譜。EDS圖譜和拉曼光譜分析表明,摩擦膜主要由TiO?和WO?組成,且隨著WC含量的增加,摩擦膜變得更加連續(xù)和穩(wěn)定。此外,拉曼光譜中還檢測到了碳的D峰和G峰,表明在滑動過程中,WC中的游離碳也發(fā)生了轉移并粘附到表面摩擦膜上。 結論 綜上所述,冷噴涂Ti/WC復合涂層在干滑動摩擦磨損測試中表現(xiàn)出優(yōu)異的耐磨性,這主要得益于涂層內高硬度的WC顆粒的彌散強化作用以及磨損軌跡表面形成的連續(xù)摩擦膜。隨著WC含量的增加,涂層的耐磨性進一步提高,磨損機制由磨粒磨損向氧化磨損轉變。 參考文獻: 【冷噴涂Ti_WC復合涂層的組織與耐磨性研究】 文章編號: 1674-3962(2024)02-0096-06 |